11月 26, 2006

Heart Murmur

Heart Murmur
=============
「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上帝!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於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一百:3
=============
Heart Murmur是一種病症,指心臟脈動有雜音。在今日的主日崇拜中,牧師講詩篇第一百篇,短短的五節經文中,含著七條命令、七個緣由及七種態度。Heart Murmur是牧師在講道中提到有人當知道自己得了這病症時,去查單字發現Murmur這個字還含有抱怨碟碟不休的意思在,所以他意識到不單生理上的心臟會出現雜音,心靈上也會因為Murmur而受損。

除去讓心受損的Murmur,讓我想到前幾天新聞報導提到說印度瑜珈有一個「哈哈大笑」的派別,認為即使是強迫去笑,也能放開心懷。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笑需要被勉強,即使最後的結果是有益處的,還是有些可悲。

如何才能打從心裡來歡呼呢?是因為知道可以得著獎賞而歡呼嗎?那豈不是跟「哈哈大笑派」有異曲同工之處?我覺得詩一百:3是我的答案,因著認識耶和華我神。在主日崇拜中天韻的一首經文詩歌就一直盤迴在我腦中:
我要在萬民中稱謝你,我要在列邦中歌頌你,
你的慈愛高及諸天,你的信實上達穹蒼。
只不過呢,怎樣的認識才算真正的認識,我仍要祈求神讓我能眼看即看見,耳聽即聽見,在耳目之中能更加去認識耶和華我神。將心中的Heart Murmur除去,換上稱讚感謝的心緒。

---------Felicia抒於Nov.26.2006主日崇拜後
==================
今日牧師講道的題目是「當感謝、當讚美」,有提及延伸出來的三個行動分別是積極(腓四:13)、分享(太十:8)、事奉(羅十二:1)。

11月 16, 2006

「十字架」

「十字架」
=============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八:34b)
=============
之前台中訪友時,就順道跟著去教會聽道,只是當時的我越聽越奇怪,怎麼牧者一直在高舉著十字架啊?而今在讀馬可福音第八章解經書卷時,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把「十字架」畫上叉叉。「十字架」在整個基督教信仰中,不可否認地,有它至聖的目的存在。只是,也要去思想到底高舉的是「十字架上的基督」還是「基督的十字架」?

在馬可福音這一節經文中,有些解經學者會在此就將「十字架」給聖化了,只是它出現的時機是基督尚未被交出去之前。也就是撇開「十字架」在宗教層面上的意涵後,它代表著什麼?為何基督要用它來說明跟從他必須背十字架?如果今天有人說要跟從基督就要被「五馬分屍」。不知道,聽到的人做何感想呢?嗯,對!感覺應是如此!「五馬分屍」是中國人耳熟能響的酷刑之一吧,而聽起來也令人驚駭,我想當初門徒聽到應是目瞪口呆吧,因為「十字架」刑罰,可是當時羅馬刑罰中最殘酷的刑罰,跟中國人的「五馬分屍」亦有異曲同工之處吧!所以,基督想要呈現出來的究竟是什麼呢?林三民認為是指所要付的代價是大的,「預備好自己來跟隨這條艱辛危險的十字架道路。」因為簡直是跟世界為敵了咩,試想誰會被判個「五馬分屍」的刑罰啊,當然是與掌權者信念不同,更何況迵異於那空中掌權者,豈不更被判為重刑?

許多人總是愛提及,神的國只有藉著十字架的道路才能大有能力的臨到。那是不是說,如果羅馬帝國當初想不到這種酷刑,神就沒辦法了,神的救恩就永遠不會臨到?要知道,神救恩的臨到是以無罪的代為有罪,成為贖罪祭,才臨到的。所以所要講的是因那在十字架上流血的基督,而不是流基督血的十字架。我不想抹滅在十字架上所成的功效,我只是想說,不要本末倒置了,忘了真正的重心為何!基督徒的眼目應放在基督身上,而不是十字架上啊。

-------------Felicia in Nov.16.2006

11月 01, 2006

順序

順序
============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一:8
============
以色列是個有趣的民族,神揀選了這個族群展示了神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此,以色列民亦深引以神的子民為傲。只是翻開以色列史,也會發現歷史上所謂的前車之鑑並不存在。因為它是一部重蹈覆轍的歷史,背棄神-求告神-與神和好之後又再度的背棄-求告-和好。雖然如此,先知的聲音仍持續警告這個族群,直到瑪拉基後,長達四百年的靜默。

這是一個被揀選的族群,四百年後神的兒子親自回應,只是哀嘆耶路撒冷並不願意。查看使徒行傳也可以看到初期福音並不樂意被傳到非猶太族裔的地方,彼得是再三抗拒那不潔淨之物,才願意動身,保羅則是因為走過猶太族裔的棄絕,才將福音帶開。神的恩典若說是以祂的揀選為中心擴散開來,一點也不為過。

在馬可福音第七章24-30記載了一個希臘母親,為了女兒來求基督卻沒想到會被嚴厲地拒絕,在一番抗爭後得應許的經過。令人玩味的是,在格拉森是基督主動,在這是人主動,只是人的主動竟然被拒絕!我在想,這個母親一定沒料到會被拒絕,因為就她所聽到的,一定沒有包含基督對有需要的人拒絕這個部份,所以當她被拒一定是十分錯愕,再加上基督又火上添油地說出:「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在這樣的錯愕及被嚴厲拒絕之下會有什麼反應呢?
「可惡,怎麼可以拒絕我,算了,你不行,還有別人行!」
「不行,一定要讓他同意才行,就我所知道到,他一定有辦法!」

突然覺得腦袋當機了,因為本來想說的順序,寫到這有些混亂了,不過依格拉森與推羅、西頓的地理位置來說,擴散作用還是存在的吧= =。

-------Felicia in Nov.0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