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 03, 2006

<<暴風雨中的耶穌>>讀後感

<<暴風雨中的耶穌>>讀後感
==============
Max Lucado(1991)著,吳蔓玲(2006)譯。暴風雨中的耶穌(In the Eye of the Storm)。台北市:校園書房
==============
這本書真是一本有趣的書,透過Lucado一貫灰諧的手法寫成,主要在說明耶穌在世的一天,就在那短短地一天發生了一連串的事。Lucado用放大鏡來檢視那一天到底怎麼了,當然囉,除了放大鏡之外,也拿來跟我們的生活情境對比,人怎麼能從一個平靜悠閒的時光裡,在短短不到五分鐘之內就變成一場大災難,看到他在喝完咖啡後進辦公室,卻因為忘了保全密碼而引起的一連串混亂,真是會令人發出會心的一笑,喔,不!簡直是捧腹大笑了!

我想我會喜歡這個作者,在看了幾本他寫的書後,Lucado的文章給我的感覺是:在笑聲中談論嚴肅的事情。對討論的事情絕不馬虎,但也在灰諧之中讓人可以在很輕鬆的情境之下,吸收很嚴謹的話題。Lucado的書讀起來很輕鬆,幾乎沒什麼壓力,像這本暴風雨中的耶穌只花一天的時間就看完了。但是卻是有很多的事可以轉來轉去,因為他談的東西絕不是一言以蔽之那麼簡單,但讀起來就是那麼的容易,會令人發出會心一笑、也會令人捧腹大笑、更是令人感動於心。這不是一本情緒高昂的書、也不是那種悲情賺人眼淚的書,卻是可以在平素的字裡行間打動人心。

「當你承認上帝是創造者時,你會仰慕祂。當你承認上帝的智慧時,你會向祂學習。當你發現祂的力量時,你會倚靠祂。然而,惟有當祂施行拯救、救助你時,你會敬拜祂。」(P215)
------------Felicia in Dec.03.2006看完暴風雨中的耶穌後
==============
P.S.對於Lucado這個作家,一般人可能會很陌生,但如果是提到木頭人、那些愛貼貼紙的微美克人時,也許有很多人還對這個曾經在E-mail中大傳特傳的故事有些許的印象,那麼,我要說的是,那個故事的作者就是Lucado

12月 02, 2006

<<神蹟>>書介

<<神蹟>>書介
===============
C. S. Lewis著;錢錕..等(1999)譯。神蹟(The Grand Miracle)。台北市:雅歌出版社。
===============
基本上<<神蹟>>這本書與其說在探討<<神蹟>>倒不如說它是散文,收錄了對科學信念的釐清、對人怎樣看事情的追蹤、文字使用在歷史中的轉變、對外的演講稿、和一些問題的回答及反思。

十分有趣的是Lewis提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只有一種宗教不能脫離神蹟----那就是基督教。」在許多人認為宗教是對神蹟的迷信之下,Lewis竟然說世上所有宗教把它的神蹟拿掉之後對宗教本身沒什麼太大的動搖,但只有基督教是建立在神蹟之下,拿掉了神蹟也就拿掉了基督教了。所以在Lewis的認知中「千萬不要太簡化基督信仰。不能讓人以為可以排除超自然的神蹟仍能信教。據我了暸,基督教是唯一不能脫離神蹟的信仰。你自始自終要坦誠為超自然力爭。」

如果說脫離了神蹟,基督教不再是一個存在的宗教,那麼Lewis這個劍橋教授是一個迷信無知的人嗎?但是<<神蹟>>第一章有一段很美的畫面寫著:
「子憑著自己不能作什麼,惟有看見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約五19)上帝創造了葡萄籐,教它從根部吸收水份,然後在陽光的協助下,將水轉化為能發酵為酒的果汁。這樣,從挪亞的時代直到如今,年復一年上帝將水變成酒。這樣的神蹟,人看不見。....但是,當基督在迦拿的婚筵上變水為酒時,蒙著我們心眼的帕子脫落了(p.14)。~~~By C. S. Lewis

感覺神蹟在某個層面超脫人所認知的自然定律,可是Lewis卻提醒人們:「在整個宇宙的歷史中,自然定律從來沒有引發任何事情。……定律是事情發生的規律,事件發生的源頭卻要另外去尋找了。」就像是火車時刻表可以告訴你幾點火車會來,卻不會告訴你意外何時會來,更不會向你保證看著這張時刻表,意外永遠不會發生。在科學的論證及神蹟的明證性上,Lewis並沒有要去證明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他反過頭來要讓人去看,這些是如何被人認知到的,是怎樣地構成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最後引用Lewis的一句話來做對這本書介紹的結束吧。

「凡有神蹟的意念,就表示他們知道自然的規律;人若不知什麼是常例,是不可能知道什麼是例外之事了。」

=====================
這本書在讀的過程中,沉浸在一種平平靜靜的探求過程,有很多很有趣又嚴謹的觀點,值得人一再的反覆思索,雖然是第三次仔細地又把它讀完了,但是,還是很難去介紹這樣一本書,只能說有興趣的人去拿來讀,你會發現它值得!

------Felicia in Dec.02.2006三讀過後

11月 26, 2006

Heart Murmur

Heart Murmur
=============
「你們當曉得耶和華是上帝!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於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一百:3
=============
Heart Murmur是一種病症,指心臟脈動有雜音。在今日的主日崇拜中,牧師講詩篇第一百篇,短短的五節經文中,含著七條命令、七個緣由及七種態度。Heart Murmur是牧師在講道中提到有人當知道自己得了這病症時,去查單字發現Murmur這個字還含有抱怨碟碟不休的意思在,所以他意識到不單生理上的心臟會出現雜音,心靈上也會因為Murmur而受損。

除去讓心受損的Murmur,讓我想到前幾天新聞報導提到說印度瑜珈有一個「哈哈大笑」的派別,認為即使是強迫去笑,也能放開心懷。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笑需要被勉強,即使最後的結果是有益處的,還是有些可悲。

如何才能打從心裡來歡呼呢?是因為知道可以得著獎賞而歡呼嗎?那豈不是跟「哈哈大笑派」有異曲同工之處?我覺得詩一百:3是我的答案,因著認識耶和華我神。在主日崇拜中天韻的一首經文詩歌就一直盤迴在我腦中:
我要在萬民中稱謝你,我要在列邦中歌頌你,
你的慈愛高及諸天,你的信實上達穹蒼。
只不過呢,怎樣的認識才算真正的認識,我仍要祈求神讓我能眼看即看見,耳聽即聽見,在耳目之中能更加去認識耶和華我神。將心中的Heart Murmur除去,換上稱讚感謝的心緒。

---------Felicia抒於Nov.26.2006主日崇拜後
==================
今日牧師講道的題目是「當感謝、當讚美」,有提及延伸出來的三個行動分別是積極(腓四:13)、分享(太十:8)、事奉(羅十二:1)。

11月 16, 2006

「十字架」

「十字架」
=============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可八:34b)
=============
之前台中訪友時,就順道跟著去教會聽道,只是當時的我越聽越奇怪,怎麼牧者一直在高舉著十字架啊?而今在讀馬可福音第八章解經書卷時,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把「十字架」畫上叉叉。「十字架」在整個基督教信仰中,不可否認地,有它至聖的目的存在。只是,也要去思想到底高舉的是「十字架上的基督」還是「基督的十字架」?

在馬可福音這一節經文中,有些解經學者會在此就將「十字架」給聖化了,只是它出現的時機是基督尚未被交出去之前。也就是撇開「十字架」在宗教層面上的意涵後,它代表著什麼?為何基督要用它來說明跟從他必須背十字架?如果今天有人說要跟從基督就要被「五馬分屍」。不知道,聽到的人做何感想呢?嗯,對!感覺應是如此!「五馬分屍」是中國人耳熟能響的酷刑之一吧,而聽起來也令人驚駭,我想當初門徒聽到應是目瞪口呆吧,因為「十字架」刑罰,可是當時羅馬刑罰中最殘酷的刑罰,跟中國人的「五馬分屍」亦有異曲同工之處吧!所以,基督想要呈現出來的究竟是什麼呢?林三民認為是指所要付的代價是大的,「預備好自己來跟隨這條艱辛危險的十字架道路。」因為簡直是跟世界為敵了咩,試想誰會被判個「五馬分屍」的刑罰啊,當然是與掌權者信念不同,更何況迵異於那空中掌權者,豈不更被判為重刑?

許多人總是愛提及,神的國只有藉著十字架的道路才能大有能力的臨到。那是不是說,如果羅馬帝國當初想不到這種酷刑,神就沒辦法了,神的救恩就永遠不會臨到?要知道,神救恩的臨到是以無罪的代為有罪,成為贖罪祭,才臨到的。所以所要講的是因那在十字架上流血的基督,而不是流基督血的十字架。我不想抹滅在十字架上所成的功效,我只是想說,不要本末倒置了,忘了真正的重心為何!基督徒的眼目應放在基督身上,而不是十字架上啊。

-------------Felicia in Nov.16.2006

11月 01, 2006

順序

順序
============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一:8
============
以色列是個有趣的民族,神揀選了這個族群展示了神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此,以色列民亦深引以神的子民為傲。只是翻開以色列史,也會發現歷史上所謂的前車之鑑並不存在。因為它是一部重蹈覆轍的歷史,背棄神-求告神-與神和好之後又再度的背棄-求告-和好。雖然如此,先知的聲音仍持續警告這個族群,直到瑪拉基後,長達四百年的靜默。

這是一個被揀選的族群,四百年後神的兒子親自回應,只是哀嘆耶路撒冷並不願意。查看使徒行傳也可以看到初期福音並不樂意被傳到非猶太族裔的地方,彼得是再三抗拒那不潔淨之物,才願意動身,保羅則是因為走過猶太族裔的棄絕,才將福音帶開。神的恩典若說是以祂的揀選為中心擴散開來,一點也不為過。

在馬可福音第七章24-30記載了一個希臘母親,為了女兒來求基督卻沒想到會被嚴厲地拒絕,在一番抗爭後得應許的經過。令人玩味的是,在格拉森是基督主動,在這是人主動,只是人的主動竟然被拒絕!我在想,這個母親一定沒料到會被拒絕,因為就她所聽到的,一定沒有包含基督對有需要的人拒絕這個部份,所以當她被拒一定是十分錯愕,再加上基督又火上添油地說出:「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在這樣的錯愕及被嚴厲拒絕之下會有什麼反應呢?
「可惡,怎麼可以拒絕我,算了,你不行,還有別人行!」
「不行,一定要讓他同意才行,就我所知道到,他一定有辦法!」

突然覺得腦袋當機了,因為本來想說的順序,寫到這有些混亂了,不過依格拉森與推羅、西頓的地理位置來說,擴散作用還是存在的吧= =。

-------Felicia in Nov.01.2006

10月 29, 2006

獻上為器具?

獻上為器具?
===============
有首奉獻詩如此唱道(台語):
我的錢銀獻給你,
用出都趁你旨意;
我的才情你賞賜,
甘願還你做器具。
-------------
幾曾何時,越來越覺得自己領有五千的恩賜,
然又是在何時,越來越走領一千的路線?
雖然在學習上,並非是一個容易吸收的學生,
然,在專業領域上應有的資格也一一具備,
就在感覺這快要備齊之際,舉足不前,
擔心?恐懼?逃避?
似乎當不足以說明自個眼前的混亂.....
越來越無法唱合唐崇榮所寫的「無論何處去」,
究竟該為自己準備多久,方能擔起承諾?
目前尚是無解....
每一次奉獻結束時,心虛的心何時才會與之合鳴?

--------------------Felicia書於乙酉端午過後

============
看到之前貼的一篇心序,

如果沒猜錯應是寫於Jun.13.2005,
只是至今,一年又過去了,
仍是覺得尚未準備好,
對生活中很多的狀況,
依然還是無言中!
Felicia in Oct.29.2006

10月 13, 2006

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
===============
格拉森趕鬼,對我而言,再度回憶起人的價值應是被高舉的,不是因為你做過了什麼,而是你是按神形象所造的。這個算是外邦人的人,還是特地去找的。

只不過,現實上永遠是,雖然人的價值是很高,不過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覺得高舉人價值是件不划算的事,看格拉森的人們並不因為群的復原而高興,反倒是為了損失而生氣。在一個與人工作的專業中,這也是常會遇到的問題,究竟什麼比較重要,是人?還是機構?還是利益?還有就是如果人是重要的,那,底限是什麼?願意付出的底限在哪?在一個商業利益掛帥的社會中,怎樣的底限是會讓其它人覺得"值得"的?

如果人說:相信人的價值高過一切。然卻不願意去思索,要付上什麼樣的代價去維持這樣的信念,基本上,不過是個大笑話。因為遇到真要付出代價時,恐怕跑得比誰都快,恐怕比誰都會去貶抑他人的價值。

-------------Felicia in Oct.13.2006
==============
PS.個人覺得摩根在第五章的詮釋不是偏得很凶,就是太過一廂情願了。在格拉森這段中,對人的價值一點也沒提到,反倒花了許多時間在討論鬼的存在與否以及鬼的位階,真是怪怪的解經書。

10月 10, 2006

認識上帝的國


認識上帝的國
===================
Ladd,George E. 著;林千俐(1989)譯。
認識上帝的國。台北:校園書房。
===================

這本書是麵包超人送的,把它看完後,基本上,腦袋一片空白。但是,很喜歡它對『認識』所下的定義:
彼此間相交溝通的關係........一種共同相與的友誼關係。

箴九:10提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這樣的認識是我心所期待的!

--------Felicia in Oct.10.2006'

10月 08, 2006

獻上

獻上
================
今天的主日講道,聽到臺上牧師分述說著自個與神之間的關係,聽到他自小就被父親獻給神所用時,忽然之間,覺得,啊!怎又是這樣子啊。為什麼當為神獻上感恩,願為神所用時,所獻的永遠是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是為人父母自己啊。

很怪吧,一堆傳道、牧者的獻身,竟然是父母親為了向神獻上感恩祭所獻的。也許不是每個孩子最後都走上傳道這個事工,但我還是會覺得,為什麼不是為人父母者獻上自己為主所用?然後,真的是每個投降的人,都適合傳道嗎?

我想我父母感觸應也會很深吧,他們所期待獻上的孩子,十分令他們頭痛,然而無預警的也跑去了一個,只是我有時也會想,合適嗎?

主日崇拜之後放了一小段孫大程佈道會的影片,感覺上參與的人好多好多,但浮上我腦海的卻是,如果這群人當中沒有基督徒跑去聽,那真正圍過去聽的人有多少呢?還是我記錯了,佈道大會跟造就是劃上等號的?

不禁想起很多年前學姐帶我們去看畫展的一幕,每當她解說時,慢慢地就聚集一大堆人來聽,跟著她不放,主動前來為要聽她講解。二千年前的加利利海附近,好像也是這樣,人群是自然而然地跟隨要聽。

我想我還是在困惑之中吧,今天有人問我上週為何沒出現,可是,有時我也在想,到底要怎樣才不會讓我感到出現反倒是在浪費時間呢?明明在唐的講座上,我覺得聖經是很奧妙的語言,如今為何感受不太到?是我心門關太緊了還是太過挑剔?

Day by day, dear Lord of You three things I pray:
to see You more clearly,
to love You more deeply,
to follow You more nearly,
Day by Day~~~~~~(希望沒背錯)
--------Felicia in Oct.08.2006主日崇拜後

9月 30, 2006

異象方程式


異象方程式
============
Stanley, Andy(1999)著;黃玉琴(2005)譯。異象方程式--實踐上帝給你的藍圖。台北市:中國主日學協會。
============
這本書,是一個少契輔導代表少契送我的書。因為我接滿一年要閃人了。她說,要挑書給我很痛苦,因為得找一本我沒有的書來送(基本上,我的書也沒有很多啊= =)。不過,當我拆開美美的包裝紙後看到書名,第一個反應是:救命啊,一看就覺得這本書很硬,一定不好讀,極可能是一本很教條的書,尤其是看到封面,根本沒有翻開它的動力。而且在知道選書的人也沒看過時,更加哀怨了,只好無奈的收下了。

雖然這本書還是有教條存在,但是在翻開它開始讀時,我卻覺得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至少它一開始對異象描繪是我決定先讀完它的原因。整本書的脈絡是以尼希米記為主軸,一些分享為輔。不過卻完整呈現出一個擁有異象的人在持守過程中的疑惑、爭扎、等得不耐煩、害怕、失焦.....等總總會面臨到的狀況,以鮮活的方式呈現出來,讓這本應該是很教條的書變得很有趣,一點也不教條,不過要是它所列的20個指示,可以變成3到4個,我就比較容易記下來;只是也許那個時候這本書就變得不那麼有趣了也說不定,總之,這是一本很好讀,也很值得讀的一本書。

在讀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也會去回想生命中是否有異象存在,閃過腦海的是N年前在青宣的畫面,只是如今的我,卻不知道它算是一個異象還是一個夢想?不過,我卻很清礎知道現階段有一件非完成不可的事,卻一直被我拖著的事要去完成。我還是要耍賴地跟神說:是你帶領我在這個位置上,是你在裝備著孩子,願一切成就。在九月底的今天,是我承諾要回應一個同工的事工,我自己也深知雖然我還沒完成階段性的任務,但這個事工,我還是得乖乖去加入,就丟給上帝囉!

--------Felicia in Sep.30.2006不務正業地讀完書後

9月 27, 2006

討價還價


討價還價
===============
今天很高興和朋友碰面,談談前一陣子她自助出國玩一個月的事,不過,卻又帶著感傷在,因為八月底她又要出國去了,只是這次至少要待二年。

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們都同意在真正面對大自然的奇妙時, 真的會有很深刻的體會:我們的主是何等奇妙偉大的神! 猶記得當初在面對大峽谷時,由內心深處所發出的感動,至今仍令我銘記於心。

在信仰的路途上,常是一個跟神討價還價的過程, 許多時候,神要你放棄許多東東,專心注目祂,許多時候,我也不太想理祂, 這是一個可以議價的過程嗎?不!在祂面前,完全沒有議價的空間!

在你未倒空之前,怎有多的空間承接傾注而來的恩典? 然要讓自己倒空是件不容易的事,許多時候,習慣了自己來掌控, 倒空,著實令我害怕,將一切的主權交出去,好難,當成活祭獻上,退縮了, 但,這卻是神一直在等待的回應。 我們常說,我們在等待神的指引及回應, 倒不如也可以如此說,神也在等我們的交託。

回家的路上一直有一首歌冒出來:
唯我深知所信的是誰,並且也深信祂實在是能, 保守我所託付祂的,都全備直到那日。

-------Felicia in Aug.04.2003'
======================
基本上,再次見到之前寫的這篇心情日記時,心中感觸很深,因為這個文思纖細的朋友已經不再跟我來往了。

9月 26, 2006

背書


背書
====================
  究竟在什麼情況之下,會拉別人來為你背書呢?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寫論文(作業好像也差不多)。因為總是會拉一堆學者言論出來,彷彿在說:你看!他們也同意啊!

  只是,是否有時,別人的論點只是擺好看,跟所要表達的完全無關,僅是當『背書』之用。在魚目混珠之下,表示好像他人論調是站在你這邊似的。實際上,是否真如此,實有待商榷。這樣算不算是曲解、不尊重原作者呢?再假設如果這作者是神本身呢?

  出四:10-22,描述著以色列民跟著摩西出埃及所遇到的第一個危機:前有大海,後有追兵。當以色列民抱怨出來送死之際,火柱分隔以色列民與埃及追兵,摩西舉杖分紅海。很壯觀的一面:雲柱、火柱的同在,無法令人安心,人心所見所體會的,無法被滿足;分紅海的壯觀,神的大能膀臂再次施展。

  不過,我必須說:這樣的一個畫面,我無法跟有無民族認同扯上關係。也許是我的認知有問題,我怎麼聽,都找不到之間的等號。雖然臺灣目前的狀況一片混亂,挺扁、倒扁爭成一團,但神的話語不是應當成為基督徒的引導嗎?怎麼我覺得是被拿來當背書之用?

-----Felicia 思於 Sep.24.2006主日崇拜後

9月 23, 2006

誰啊


誰啊
===========
「他們就大大地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可四:41)
===========
  相信這段平靜風和浪的畫面,對許多基督徒來說並不陌生。而摩根(註)也很傳神地描給了門徒從對暴風所引起風浪的害怕,轉變為對暴風驟然停止的恐懼。不過他也花了許多時間在描繪門徒不該去吵醒耶穌。只是我不太認同這樣子的觀點。設想我如果在那船上,我也會如此行吧。試想一個跟你很親近的人,就在你束手無策之際,也許你也不期待他會為你做什麼,但是,正因為束手無策,才要去吵人分擔心中的恐慌啊。那之於我,可能是根浮木吧。知道有人可以一同分享、分擔,知道即使是像無頭蒼蠅般亂撞,「任性」就這樣跑出來了。如果不是熟識、不是信任,為何要在你面前展現我無頭蒼蠅的一面啊。

  雖然結局大出門徒所望,而且門徒被嚇呆了,「這到底是誰?」真是一個好問題啊!聽說喲(也不單單聽說啦,至少很多門徒跟著經歷這些事):
他的名字叫耶穌。
他的父親是木匠。
他比漁夫更知道如何滿載而歸。
他教訓人講話帶有權柄。
他醫治病人。
他說了赦罪的言論。
我們跟隨了他好一陣子了。
只是…….怎麼之間,突然發現到,他…他…他….
怎麼可以命令大自然?
他…他…他….
我所認知、跟隨的這位……….「到底是誰?」
---------Felicia in Sep.23.2006’
================
註:Morgan, G. C.著;詹正義(1985)譯。摩根解經叢書:馬可福音。活泉出版:美國CA

9月 22, 2006

思維

思維。。。。。。。

*主日崇拜後。。。。。。
========================
背書獻上Heart Murmur 思緒當機見證分享

正名恩典、真理、時間


*就在閱讀間。。。。。。
========================
異象方程式認識上帝的國<<神蹟>>書介

<<暴風雨中的耶穌>>讀後感天天聽見神

智慧的人生


*經文反思。。。。。。
========================

誰啊人的價值順序「十字架」


*捻筆所記。。。。。。
========================
討價還價獻上為器具Share the blessing


*另一個網頁。。。。。。
========================

絲者,細與柔之展現;
語者,說與述之傳達;
歙者,謹與慎之表態

9月 21, 2006

秉燭夜談

= = = 秉 燭 夜 談 = = =

就在燭光的照耀之下

記下你我間的對話錄

= = 在 此 留 言 = =

人文咖啡館

======================
朋友,在步調緊湊的腳步下,
何妨停留一下忙碌的步伐,
推門踏進來,點一杯咖啡,
留下彼此最近的心情故事。
=====================
=====================

停下匆忙的步伐

停下匆忙的步伐
====================

基本上,這是對自己的期許,

也是對來訪友人的提醒............

停下匆忙的步伐,賞一幅好畫

順道留下來訪的訊息,悠哉生活

-------------------Felicia 戊子年春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