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拉森趕鬼,對我而言,再度回憶起人的價值應是被高舉的,不是因為你做過了什麼,而是你是按神形象所造的。這個算是外邦人的人,還是特地去找的。
只不過,現實上永遠是,雖然人的價值是很高,不過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覺得高舉人價值是件不划算的事,看格拉森的人們並不因為群的復原而高興,反倒是為了損失而生氣。在一個與人工作的專業中,這也是常會遇到的問題,究竟什麼比較重要,是人?還是機構?還是利益?還有就是如果人是重要的,那,底限是什麼?願意付出的底限在哪?在一個商業利益掛帥的社會中,怎樣的底限是會讓其它人覺得"值得"的?
如果人說:相信人的價值高過一切。然卻不願意去思索,要付上什麼樣的代價去維持這樣的信念,基本上,不過是個大笑話。因為遇到真要付出代價時,恐怕跑得比誰都快,恐怕比誰都會去貶抑他人的價值。
-------------Felicia in Oct.13.2006
==============
PS.個人覺得摩根在第五章的詮釋不是偏得很凶,就是太過一廂情願了。在格拉森這段中,對人的價值一點也沒提到,反倒花了許多時間在討論鬼的存在與否以及鬼的位階,真是怪怪的解經書。
啊
回覆刪除最後那ㄧ段話不禁讓我想起回台灣後待的第一個機構...
如果最後一段讓妳想到那個機構
回覆刪除我也只能說好...難過
不過難過的是這個機構失去它的使命
他的機構名稱應很明確的指出使命來
不是嗎????
只是,它失去了.
我覺得臺灣很多機構都迷失了
很可惜,有時也會很生氣
被問到為何主同意鬼入豬群??
回覆刪除因為他說了就是了,不是嗎?
何必那麼囉唆,離開就離開,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不過的確是看到鬼再三地求耶穌
耶穌淮許了,鬼就出來,入豬群
突然讓我想到昨天剛看到的地方
當Digory被賦予修正任務要去取得果實的路上,
正當他們要休息時,才發現餓極了,但沒食物
雖然Fledge(馬)很熱心地邀Digory和Polly共食草,不過...他們沒人想要跟Fledge搶食物.這時的一段對話:
"Well, I do think someone might have arranged about our meals," said Digory.
"I'm sure Aslan would have, if you'd asked him," said Fledge.
"Wouldn't he know without being asked?" said Polly.
"I've no doubt he would," said the Horse. "But I've a sort of idea he likes to be asked.
----By C. S. Lewis
從Fledge口中所出的答案,不知能不能也為此做一個小小的答覆??
基本上,我認為答案應該是...
因為鬼再三開口求.
不然要鬼離開是一件不需要囉唆的事
何以在這,特許轉入豬群呢???
這時也憶起另一段經文是兩件事
一是兒女的食物與狗的食物
一是不斷求不義官長的事
(記憶大考驗= =)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
尋找,就尋見;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
尋找的,就尋見;
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7-8
在John Bunyan的The Pilgrim's Progress第二部中也有一段很精采的回應:
不求而給,不一定是好事,不經祈求,就不曉得珍惜。
唔,好像離題了,不過主要想在為何一定要
自己求= =
Felicia平安:
回覆刪除我高中沒有參加校園團契,不過大學時常去帶飛揚的營隊,跟不少校園的同工都認識,加上我很大眾臉,也許因此讓妳覺得似曾相識。無論如何,都謝謝妳的留言。
看到妳寫的靈修心得日記,覺得很有意思,也很高興妳能持守這個跟主的約定。深深地激勵我,縱使再忙,也不要停止與主的對話。
妳提出鬼央求耶穌的問題,我個人覺得,與其探究鬼為何央求耶穌?耶穌又為何答應?不如把焦點放在這樣的記載對我們與主之間,究竟有何意義?
我很贊同妳引用納里亞童話中,馬與小孩的對話,說到阿司能(獅王,我小時候讀的版本的翻譯)「喜歡」別人向他求問。同樣地,天父也很喜悅我們向祂求問,因為那是一種關係的來往,在問與答之間,意念、情感交流著,這個過程跟答案一樣寶貴!
反觀經文記載中,連鬼都認出耶穌的身份,曉得要央求耶穌;人卻有時不肯定跟耶穌的關係,也不曉得要去向祂求問,總是先靠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方法,直到最後搞不定了,才來呼求祂幫助。
如果連鬼都這麼清楚耶穌的身份、性情,我們也當更加以信靠的心,無論大事小事都來到祂面前,向祂傾心吐意,重點不在於我們獲得什麼樣的答案與回報,因為這個與祂來往的關係,本身就是我們最大的資產。與妳共勉!^^
呵 阿司能的確也是我所讀的版本
回覆刪除我哥的小孩聽到的那里亞也是這個版本的
這段經文我同意你所提的論點,
的確鬼都認出來了,怎麼人反倒是避之唯恐不及?
與神的互動是基督徒很大的一個福份.